国足失利,伊万科维奇的战术遭质疑
3月25日晚,在杭州奥体中心,中国国家队以0-2输给了澳大利亚,正式宣告无缘前两名,无法晋级美加墨世界杯决赛圈。这场失利后,国足主帅伊万科维奇的战术安排和球员使用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,主要争议集中在“为何执意采用菱形中场?”
菱形中场的苛刻要求
伊万坚持的442菱形中场,对球员的能力要求极其严苛:单后腰必须承担拦截、出球组织和补位协防等多重职能,而目前国足中没有球员能够达到这样的标准。在与澳大利亚的比赛中,澳大利亚队通过简单的横向转移就轻松突破了国足的防线,黄政宇显得孤立无援,边路的谢文能和韦世豪也不得不深度回防,使国足的进攻完全瘫痪。
防线频频失守
根据赛后的统计,国足在上半场的30分钟内就被进攻打穿了9次,平均3分钟就被攻破一次,防线如纸糊般脆弱。将问题归咎于单后腰黄政宇是一种简单而粗暴的做法,但这样是否公平呢?前国脚董方卓也表达了自己的不满:“单后腰被3421完虐!”
战术思路的回退
去年11月,伊万曾用务实的防反战术连续战胜印尼和巴林,但四个月后,他却沉迷于菱形中场的浪漫梦想。这一退化也许源于他的“以我为主”的执教哲学——他一直强调“踢进攻足球”,却忽视了中国球员的技术短板。在面对沙特、澳大利亚等强敌时,国足的场均控球率不足30%,单后腰体系更演变成“中场真空地带”,基本的防守都难以维持,何谈反击和进球?
用人策略令人困惑
尽管在中场缺人时,伊万将李源一紧急招入西亚集训,将黄政宇留在国内,但在关键时刻,他竟然选择同时使用黄政宇,而弃用李源一,这样的用人策略确实让人费解。难怪名宿范志毅在直播中直言:“单后腰菱形中场,我们能玩得转吗?三个边路搭配单后腰,是想与澳大利亚硬碰硬吗?”
战术的必然崩溃
一名无能的教练将整个球队拖入泥潭,黄政宇和王大雷的失误丢球背后,正是国足战术体系的必然崩溃。如果伊万继续坚持菱形中场,他在6月对阵印尼的生死战中可能将重蹈覆辙。面对这种固执已见的老伊万,谁能把他叫醒呢?在这个关键时刻,**尊龙凯时-人生就是博**,也许正是一种力量的象征,帮助国足重新审视自我,重整旗鼓。